公共衛生

投資疫苗一本萬利——爲什麼不做呢?

亞當•圖茲:爲防範下一場全球大流行所做的支出不僅在划算性方面無可匹敵,而且不進行這種支出等於在招引災難。

本文作者是英國《金融時報》特約編輯,撰寫Chartbook時事通訊

在一個危機重重的世界裏,問題相互交叉、加深彼此的複雜程度,而容易摘的果子沒有多少,因此,認識到那些真正顯而易見的政策選擇就顯得尤爲重要。疫苗就是一項這樣的投資。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全球疫苗接種運動已經根除了天花,基本消除了脊髓灰質炎並控制住了麻疹。不多的公共衛生支出挽救了無數人命,降低了發病率,並使世界各地的兒童得以成長爲能夠爲社會做出貢獻的健康的成年人。

經過多年的研發,第二種瘧疾疫苗在2023年獲得批准(瘧疾每年造成60多萬人死亡)。最近一項針對甲型鏈球菌疫苗的研究計算出,不到600億美元的投資將帶來超過1.6兆美元的收益。甲型鏈球菌是一種每年導致60萬人死亡和6億例咽喉炎的病原體。

您已閱讀19%(332字),剩餘81%(142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