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界及一些官方政策檔案都認爲,經濟成長動力偏弱的癥結在於內需不足,爲此提出了「擴大國內需求」、「增加城鄉居民收入」等著力方向,不過,自疫情以來,所施對策依然不溫不火,以致物價指數持續發出通貨緊縮信號。全國兩會之際,代表委員們意見紛呈,談及社保和養老,筆者不揣冒昧,就擴內需提出更具體的建議:將60歲以上農村居民養老金提高至每月至少500元。
中國總理李強在向全國人大作政府工作報告時已經提議,「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月最低標準提高20元,繼續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算下來,這筆由中央財政掏出、放進居民個人養老賬戶的錢,由去年的每人每月103元增加到123元,成長19.4%。增幅雖高,但因其起點太低、歷年成長遲緩,現今農民/居民能拿到的養老金仍然很低。
李強的前一句話針對城鄉居民,後一句針對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和企業退休人員(以下亦簡稱爲居民、事業和企業)。在身份體制下,這三類人羣形成了中國養老金制度的三級梯度級差——事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最高,平均每月數千至近萬元(暫缺平均數);企業退休人員其次,2022年人月均水準約爲3000元(根據國家統計年鑑退休人員數和財政部社保支出數推算);城鄉居民養老金最少,2021年全國平均僅爲每月179元(據國家衛生健康委《2021年度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公報》),只夠買一桶5升裝金龍魚香菜籽油。
您已閱讀20%(567字),剩餘80%(233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