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

歐盟《人工智慧法》能否解決AI帶來的最新問題?

張冬方:在2024年這個多國和多地區舉行選舉的超級選舉年,深度僞造在影響輿情上以假亂真的威力尤其引人警惕。

3月13日,歐洲議會以高票通過了《人工智慧法》(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ct)。由此,全球首部《人工智慧法》的立法接近了尾聲。簡單說來,《人工智慧法》的基本操作方式爲風險評估法,即規定什麼是好AI,什麼是壞AI,什麼是可能向好、可能向壞的AI。而這部法律的使命就是,讓好AI造福人類社會,將壞AI關進牢籠,讓可好可壞AI一路向善。

然而,技術的發展往往遠遠快於立法者的反應速度,更何況是日新月異的人工智慧領域。去年,在《人工智慧法》正處於立法道路正中間的時候,我曾在《歐盟立法者將如何馴服ChatGPT們?》一文中寫道,ChatGPT的火爆打亂了歐盟人工智慧立法者的節奏,使得立法者不得不駐足重新審視生成式人工智慧。而今,這部即將塵埃落定的立法已經耗時三年,它跟上了人工智慧的步伐嗎?它能解決人工智慧帶來的層出不窮的問題嗎?

姑且從人工智慧引發的最引人注目的問題談起。最近,大眾最熟知的問題莫過於深度僞造(deep fake):今年年度的社群平台X上被瀏覽幾千萬次的泰勒絲圖片事件,最近eBay上暢銷的人工智慧生成的衆多女明星色情圖片,去年5月由人工智慧生成的五角大廈爆炸虛假圖片在社交網路上的傳播引發的股市波動等等。媒體稱,五角大廈爆炸虛假圖片可能是人工智慧生成圖片引發困惑繼而影響股市的首例事件。一項來自美國Home Security Heroes的一項2023年研究表明,在人工智慧的加持下,2023年的在線深度僞造影片數量較2019年時飆升了550%。

您已閱讀29%(645字),剩餘71%(154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