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哈戰爭

以色列、歐本海默和戰爭法

拉赫曼:合法性與道德之間的落差,在戰爭史上並不罕見。往往正是對以往戰爭中使用的戰術的事後恐懼,才帶來國際人道法律的進步。

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當年形容1941年12月7日是「一個恥辱的日子」——日本在那天突襲美國珍珠港,造成2403名美國人員死亡,其中包括68名平民。

作爲回應,美國對日本全面宣戰,最終使用了原子彈。據普遍估計,僅廣島就有約7萬人死亡。

對以色列來說,2023年10月7日是一個恥辱的日子。哈馬斯發動的恐怖襲擊殺害了約1200人,其中大多數是平民,另有240名人質被劫持。各方普遍認爲,以色列對哈馬斯發動的猛烈反擊迄今已造成加沙逾1.15萬人死亡。

您已閱讀14%(249字),剩餘86%(154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