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

何爲「白洞」?

理論物理學家羅韋利的著作不僅應用相對論和量子力學,還引用但丁的《神曲》來引導讀者進入關於白洞的討論。

過去的幾年裏,在關於宇宙學和宇宙本質的科學和大眾敘述中,黑洞一直是焦點。這種奇異的物體在許多人看來是太空中最迷人的東西,它把物質如此密集地塞進一個小空間,所形成的的引力使任何物質都無法逃脫。

儘管一個世紀前就有一些物理學家基於愛因斯坦(Einstein)相對論的推導結果,開始預言存在黑洞,但天文觀測花了幾十年的時間纔拿出令人信服的證據,證明黑洞確實是在宇宙中大量存在的東西、而不只是數學上的推論。甚至在20年前,許多科學家還曾質疑黑洞的真實性;今天,幾乎每個人都相信黑洞不僅存在,而且對恆星和星系的形成發揮關鍵作用——事實上,黑洞對宇宙中物質的整體分佈狀況都發揮關鍵作用。

現在,科學界越來越多人推測存在一種理論上與黑洞相反的物體:白洞——物質不能進入、並最終會離開白洞。宣揚這種推測的頭號人物是義大利理論物理學家卡洛•羅韋利(Carlo Rovelli),他也非常擅長進行富有想像力的科學寫作。

您已閱讀21%(397字),剩餘79%(148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