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經濟

廣交會特輯——來到廣州的「個體戶」主播和起死回生的「低端產能」

李瀚明:廣交會上在琶洲展館前自拍的網店店主和電商主播告訴我們,中國外貿正在悄然發生一些變化。

簽證能力提升以後,廣交會期間的廣州重新恢復了其「第三世界首都」的本質,街上的老外們又變得摩肩接踵起來。疫情四年間,以直播電商和跨境電商爲代表的電子商務行業新形式快速發展,因此廣交會的採購商中,也多了不少網店店主的身影。他們在偌大的琶洲展館中興奮地直播,向世界各地的觀衆們展示這個世界最大的展覽館裏麵包羅萬有、琳琅滿目的商品。

仔細想想,中國貿易這幾年確實大有變化。在琶洲展館前自拍的網店店主和網紅們代表著中國外貿的一個嶄新階段——在這個階段中,直播電商和跨境電商相互結合,將中國強大的供應鏈賦能給境外千千萬萬的普通個體戶進行銷售。這爲中國商品打開了一道獨特的非傳統管道,使得傳統意義上的「低端產能」得以在短時間內免於被淘汰的窘境。

討論這個問題需要從中國的出口結構開始談起。按照出口報關企業的股東組成,我們可以將出口分爲內資出口和外資出口兩類。在2014年,中國每天出口約394億美元的商品——其中,外資出口的181億佔到約46%。這個數字十年來一路下滑——2023年首9個月中國平均每天出口的645億商品中,外資的187億已經不到三成了(29%)。十年間,外資出口的總額只成長了3.1%(平均每年成長0.3%),不但落後於總體的63.5%(年均5.0%),更是遠遠落後於內資出口的114.7%(年均7.9%)。

您已閱讀22%(554字),剩餘78%(196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