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是英國《金融時報》特約編輯、美國指南針(American Compass)執行主任
窮盡所有其他選擇後,美國政策制定者終於爲國內製造業做了正確決定:制定產業政策,以輸送資本用於擴大國內製造業產能。
《基礎設施投資和就業法》(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and Jobs Act)、《晶片和科學法》(Chips and Science Act)與不恰當地被命名爲《降低通膨法》(Inflation Reduction Act)的乾淨能源項目推出的總共數千億美元公共支出和補貼推動了建設熱潮。從2021年中期至2023年中期,美國製造業建設支出成長了近兩倍,先前6年該數據都維持基本不變。但像美國鋼鐵公司(US Steel)執行長戴維•伯裏特(David Burritt)那樣把這一浪潮稱讚爲「製造業復興」還爲時尚早。
您已閱讀21%(373字),剩餘79%(138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