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能源

Lex:鈣鈦礦能否改寫光伏產業競爭格局?

歐美試圖提高自己的太陽能電池產能,降低對中國的依賴。在這種新材料領域,創新者有機會在效能上比拼,而不再是單純在成本上較量。

這個詞念起來可能有點拗口,但鈣鈦礦(perovskite)是太陽能業界的熱門話題。這種材料以19世紀礦物學家列夫•佩羅夫斯基(Lev Perovski)的名字命名,由於能極大地提高效率,它有望在太陽能行業帶來一場革命。英國新創企業牛津光伏(Oxford PV)等一些公司衝在最前面。

比起傳統的矽電池,鈣鈦礦電池能夠從太陽光中多捕獲大約20%的能源。牛津光伏研製的面板可以達到接近29%的效率。這比標準水準高出5個百分點。經過進一步提升,鈣鈦礦電池預計能將太陽所散發能量的近40%轉換成電能。

牛津光伏所採用的技術是在矽薄膜上疊加鈣鈦礦薄膜。以單塊設備計算,這樣成本更高,但以所產生的能量計算,成本是更低的。它們尤其適合空間狹小的地方。牛津光伏打算專注於住宅用途。

您已閱讀51%(330字),剩餘49%(31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