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有一個執著的信念:當各國試圖加入歐盟或與之進行貿易時——而不一定是在入盟之後——歐盟能發揮最佳作用。按照這一理論,在漫長的入盟過程中,申請國政府會減少其公共債務,讓其經濟中灰塵覆蓋的角落經受單一市場競爭的洗滌,並引入歐洲深感自豪的勞工和環境標準以及法治。沒有資格入盟的更遙遠的國家,可以通過簽署優惠貿易協定在某種程度上獲得市場準入和接受歐洲價值觀。
本週發生的事件似乎表明歐盟在這一點上過度自信了。波蘭、匈牙利和斯洛伐克悍然違反歐盟和全球貿易規則,宣佈他們將阻止從烏克蘭——自2004年第一波前蘇聯集團國家(包括上述三個國家)加入歐盟以來最具重大政治意義的入盟候選國——進口穀物。這些「無賴國家」沒有踐行當年他們爲入盟而修習的法治培訓的內容。
烏克蘭可不準備爲了歐洲團結而保持沉默,它立即威脅要進行直接報復,並在世界貿易組織(WTO)對上述三個國家提起訴訟。考慮到緊緊擁抱基輔的戰略必要性,以及歐盟去年在俄羅斯侵烏後向烏克蘭產品開放市場時歐盟政客的洋洋自得,眼下的情形看起來確實很糟糕。
您已閱讀26%(443字),剩餘74%(129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