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資

責任投資對投資者負責麼?

伍治堅:遵循責任投資的原則,雖然無法保證投資者獲得更高的投資回報,但卻能夠有效的幫助投資者避免踩雷的風險。

責任投資(Responsible Investing)的意思,是指在做投資分析時,在傳統的金融分析框架之上,還加上三大考慮要素:企業對環境的影響、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情況、以及公司治理結構。在英語裏,這三大要素合稱 ESG。從這個定義,我們就可以看出,相比較於傳統的投資分析方法,責任投資有正外部性,有利於經濟社會的綠色可持續發展,因此在最近幾年受到了很多政府和金融機構的支持和推廣。

在一個完美的世界裏,除了產生正面的社會效益之外,責任投資也能爲投資者帶來更高的投資回報。背後的邏輯是:責任投資要求投資者對被投資公司進行ESG打分,重點投資那些ESG得分比較高的公司股票,並減少投資或者捨棄那些ESG得分比較低的公司。因此從邏輯上來說,投資者會更多的持有那些公司治理結構比較健康,履行社會責任比較嚴格,對環境保護貢獻比較大的公司,同時少投或者排除了那些對環境造成汙染(比如煤炭行業),或者社會影響不太正面(比如軍工行業)的公司。理論上來說,前者公司的可持續性更長,經營風險更低,更容易受到政府法律法規的保護,在公司經營的耐力比拼上有明顯優勢。因此對於一個真正的長期投資者(比如持有時間超過40年甚至更長)來說,他應該能通過責任投資獲得更高的投資回報。在這樣的完美世界裏,投資者既爲社會做出了正能量表率,又獲得了更高的投資回報,可謂魚和熊掌兼得。

但上面說的邏輯只是硬幣的一面。在金融投資裏,投資者的回報取決於很多因素,其中有一條非常重要的是買入成本。從理論上來說,假設有很多投資者都熱衷於責任投資,那麼勢必造成ESG得分比較高的公司股票需求旺盛,導致其股價偏離基本面,高於其內在價值。而ESG得分比較低的公司則恰恰相反,由於被唾棄而變得股價被低估。在這種情況下,通過反向操作,即購買ESG得分比較低的公司,做空ESG得分比較高的公司,反而可以獲得更高的投資回報。

您已閱讀29%(779字),剩餘71%(191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