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戰爭

俄烏戰爭的趨勢和後勁

葉勝舟:普丁鋌而走險,試圖完成斯拉夫民族統一(俄、白、烏邦聯)宏業,戰略上完敗,如今騎虎難下,如何收場已不能自主。

俄羅斯發動烏克蘭戰爭已有13個月,停火日期未知,結束日期更未知,但已深度衝擊國際政治經濟秩序,新的演變趨勢逐漸顯現,諸多後遺症也逐漸顯現。

一、普丁連任箭在弦上幾無懸念。3月21日,中俄元首在莫斯科簽署《關於2030年前中俄經濟合作重點方向發展規劃的聯合聲明》,選擇2030年時間點並非僅限於21世紀20年代,而是強烈暗示普丁將在2024年參選總統,從而再任6年至2030年。正因爲多輪協商後談妥了這份檔案,纔有3月20日下午,習近平抵達克裏姆林宮後與普丁的第一次會談開場白放出的猛料:「俄羅斯明年將舉行總統選舉。在你堅強領導下,俄羅斯發展振興取得長足進展。我堅信,俄羅斯人民一定會繼續給予你堅定支持。」外交場合先開放5分鐘記者攝影,通常只是寒暄,中方有備而來的話不僅說給普丁聽,更是通過媒體說給俄羅斯人民和全世界聽,明確中方支持普丁連任總統。如果雙方事先沒有默契共識,不會有這樣的草率表態。

二、俄軍務實守住已有戰果。最近數月的戰況,筆者對俄軍有兩個意外:沒有預想的冬季反攻,徵召30萬軍人難道只想守住已佔領的烏克蘭約10%領土?在沒有戰略價值的南線巴赫穆特無謂消耗,一個蠻攻一個死守,爲何不在東線哈爾科夫方向開闢第二戰場?此處是俄烏兩國共同的腹部要害,俄軍前出的近期戰術收益是可直接威脅基輔,因爲幾無可能再從北線白俄羅斯抄捷徑出兵進攻基輔,倒逼烏軍重兵固守首都,本來兵力就不足,可減輕頓巴斯地區的防守壓力;長期戰略收益是既然背上侵略戰爭的臭名,乾脆一不做二不休,擴大戰略緩衝區,防止未來北約囤兵於此,俄軍不得不重兵防守。俄軍既然未冬季反攻擴大戰果,要麼無心要麼無力。烏軍接受西方的批次坦克援助後,預計即將春夏季反攻,試圖進一步收復領土。俄軍已有足夠機動兵力固守,雙方傷亡增加,但突破防線更難。

您已閱讀25%(746字),剩餘75%(220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