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

矽谷銀行:投餵你的手可能擰斷你的脖子

陳志龍:全球流動性過剩下,矽谷銀行事件根源在哪裏?風險是否會擴散?這樣的風險事件當作一面鏡子,否則難免會重蹈別人的覆轍。

——矽谷銀行事件的冷思考

過去幾天間,一家長期不爲市場關注的專爲高科技企業信貸融資提供金融服務的矽谷銀行事件爲全球所矚目,這個事件看似離我們很遠,但我們無法置身事外。因爲中國近年在美上市的科技型企業和網路公司不少,多家公司有該行有存貸款和結算往來,所以這一週來事件的跌宕起伏牽動了許多人的心。事件發生後,總統和財長都發表講話穩定市場,美監管當局採取強力措施緊急避險,危機得到強力的「在線管控」,風險外溢受到嚴格隔離,問題銀行被迅速接管。但恐慌似乎仍在漫延,一衆小銀行的股價跌得稀里嘩啦,各種金融機構可謂人心惶惶,瀰漫着大廈將傾的恐懼感。

近年來,我們也出現過恆豐銀行、包商銀行、錦州銀行以及河南村鎮銀行等風險機構,併成功安全處置這多起獨立事件,有效化解了金融風險。現在,看到美方在過去幾天中以「閃電戰」高效接管矽谷銀行這家發生流動風險的機構,也給我們不少應對的啓示。如何從這家銀行身上汲取經驗教訓,對我們龐大的商業銀行體系加強自身改革,提高運行安全,在高質量發展中防微杜漸、有效防範風險來說是一部生動的教科書。新一輪的監管體系改革箭在弦上,監管當局也可從這一事件的雷霆應對中學到很多。在市場失靈時,監管如何站位,果斷行動,避免市場休克和停擺,防止風險外溢和危機漫延,避免造成更大的混亂和崩潰。他們的做法對我們無疑有寶貴鏡鑑和啓示意義。

您已閱讀12%(568字),剩餘88%(413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