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政策在美國重新流行起來,而且手筆很大。去年2800億美元的美國《晶片與科學法》(CHIPS and Science Act)指定用於建設先進半導體制造產能的390億美元資金,已經開始接受企業申請。晶片項目,連同《降低通膨法》(Inflation Reduction Act)面向乾淨能源的3700億美元補貼一道,是拜登(Biden)政府策略的象徵。讓美國重新躋身高階晶片製造領域領頭羊行列的努力,現在被人比作新的「登月計劃」。但白宮正在爲其附加額外的政策目標,而這些目標危及該項目的成功機會。
產業政策的規則之一是「少用」。發達經濟體政府的職責不包括廣泛干預以支持「贏家」。對於國家主導的戰略和資金,有時可以用實現國家安全目標來說明其合理性,而白宮確實有一個站得住腳的理由,即減少美國對外國製造的微晶片的依賴至關重要。
美國佔全球微晶片製造產能的份額已從1990年的37%下降至當今的12%。更重要的是,臺灣——主要通過台積電(TSMC)——生產世界90%以上的尖端晶片,這些晶片對於國防應用以及雲端計算、高速通訊網路和人工智慧等技術至關重要。中國大陸若對臺灣採取行動(這已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可能性)可能會癱瘓美國工業的很大部分。
您已閱讀40%(513字),剩餘60%(77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