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戰爭

俄烏戰爭一年後,西方的「必須贏」與「不容輸」

張冬方:在西方的目標表述上,明確的是必須贏,不明確的是,什麼才叫「贏」和「勝利」?

就在俄烏戰爭週年紀念日即將到來時,歐洲大陸上發生了幾件事情:慕尼黑,各國政府首腦和部長們出席第59屆慕尼黑安全會議;科隆,「玫瑰星期一」狂歡節遊行花車中,「普丁」出現了兩次,一次是和魔鬼的「兄弟之吻」,一次是以吸血鬼的形象出現;布魯塞爾,歐盟外交部長們商討針對俄羅斯的第10輪制裁;安卡拉,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爲瑞典和芬蘭加入北約「拉票」;基輔,美國總統拜登承諾將繼續向烏克蘭提供包括武器在內的支持;莫斯科,普丁發表國情咨文,宣稱將暫停參俄美僅存的核武器條約;約幾小時後的華沙,拜登發表講話,稱「我們對烏克蘭的支持決不會動搖,北約決不會分裂,我們也決不會疲憊」……

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西方政府首腦中,德國總理蕭茲、法國總統馬克宏、英國首相蘇納克都在,他們自然也少不了對烏克蘭局勢表達堅定的立場。蕭茲說,普丁的修正主義「不會獲勝」。馬克宏說,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入侵「必須失敗」。蘇納克說,俄軍日復一日地讓烏克蘭遭受更多的痛苦和煎熬,改變它的唯一出路在於烏克蘭「必須贏」,我們需要軍事戰略,讓烏克蘭「贏得戰爭」,也需要政治戰略,讓烏克蘭「贏得和平」。而拜登在這次華沙講話中稱,烏克蘭永遠不會成爲俄羅斯的「勝利」。總之,必須勝利,必須贏。

西方國家讓烏克蘭必須贏的手段主要是供應武器。一直以來,供應武器和供應何種武器是個高度敏感的話題,德國總理蕭茲也一直因此面臨壓力,而德國國防部長這個向來不好做的崗位,在這個敏感局勢下也愈發成爲燙手山芋,在位一年的前國防部長已然下崗,新官上任一個月的皮斯托裏烏斯也出席了慕尼黑安全會議,也說了一句蕭茲都沒有說過的「硬氣」的話:「烏克蘭必須贏得這場戰爭」。目前,他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捋順向烏克蘭供應豹2坦克的複雜問題。今年1月底,蕭茲政府宣告向烏提供14臺豹2坦克。

您已閱讀28%(748字),剩餘72%(189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