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23年,金融市場迎來了熱火朝天的開局。股票、債券甚至比特幣在1月份都反彈了。資金也大量流入它們在疫情期間避之唯恐不及的新興市場。風險偏好上升的背後,是對美國經濟「軟著陸」的預期:通膨快速放緩,而經濟不會衰退。但上週五投資者一下子被拉回到現實中,因爲美國公佈的就業數據表現強勁。該數據增加了一種可能性:通膨可能比預期的更有粘性,美聯準可能把利率上調到更高水準並且在這種水準上維持得更久。這把投資者搞糊塗了。在人們弄明白美國經濟會怎麼走之前,市場將繼續來回拉鋸。
起初讓市場大受鼓舞的是美國的價格壓力有了緩解跡象:整體通膨率從去年夏季的高點持續下降,而且美聯準幾次加息開始導致對利率敏感的經濟領域降溫。對於美聯準認爲在貨幣政策方面需要做更多艱苦工作才能使價格上漲得到控制的說法,投資者並不買賬。他們預計的終點利率低於美聯準估計的水準,還認爲今年晚些時候就得降息——即使是在美聯準上週加息25基點並警告會接著加息之後,市場還是這麼看。
在就業數據顯示美國1月份新增51.7萬個崗位,遠高於預期,且失業率處於53年低點後,市場朝著美聯準的立場靠近了一些,做出了拋售。畢竟,強勁的就業成長表明勞動力市場依然紅火,這將使價格壓力繼續存在。但市場仍在消化這對美國經濟前景意味著什麼,硬著陸、軟著陸乃至「不著陸」都有可能出現,而這幾種情形對投資者如何持倉有著各自不同的影響。
您已閱讀47%(581字),剩餘53%(66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