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web3

一文了解零知識證明當中的Sum-check Protocol

康水躍、孟鉉濟:隨著zkrollup、私隱保護等等依賴零知識證明的應用和項目逐漸誕生,sum-check協議也正在被學界和產業界同時給予越來越多的關注。

隨著比特幣、區塊鏈、智慧合約等概念的鋪開,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到Web3領域的蓬勃發展。而在技術方面,也有許多開發者關注到支撐區塊鏈底層的密碼學協議。在這之中,零知識證明協議以其獨特的特性大放異彩,無論是在實現私隱保護,還是在實現Layer2效能擴容的zkrollup項目當中,都發揮著關鍵的作用。

零知識證明是一類演算法的統稱,到目前爲止,研究者發明了包括Plonk、Groth16、zkStark、Virgo、Orion、Foaks等等在內的許多種協議。不同的協議適用於不同的計算場景,複雜度和效率也各有不同,例如Foaks就以線性的證明時間和較小的證明長度爲優勢。

上述的每一種協議,協議目標是相同的,就是證明者(Prover)希望在不向驗證者(Verifier)透露任何關於自己的祕密的資訊的情況下讓驗證者相信自己擁有祕密。sum-check protocol是很多協議的組件,最早在當中被提出。很多計算問題可以被轉化成sum-check protocol能處理的問題,從而生成證明。包括Foaks在內的不少協議的底層協議都基於sum-check protocol,在其上進行調整來實現。

您已閱讀16%(493字),剩餘84%(258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