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朋友圈裏國內親友們的動態,令我想到要將過去兩年在倫敦的平行宇宙梳理出一個時間線來。羣體免疫,殊途同歸,因爲生活總要繼續。
英格蘭的封城有過反覆,前後兩次,除了全國性質的,也有過北方區域性地區封城。2020年春天,身在英格蘭的每個人,都收到了來自英國政府用大寫字母發來的「病毒警告」手機簡訊:「新規定現已生效:所有人必須待在家裏。」時限爲三週的封城守則規定,出門理由限制在以下幾項:購買基本食物和藥品(次數越少越好)、每天一次跑步、散步或騎車等鍛鍊(獨自進行,或與同住的一位同伴一起)、照顧老弱等醫護行爲需要、絕對必要的上下班通勤。在戶外時,不同住的人與人之間必須保持兩米距離。如此空前嚴格的戒嚴令,警察有權強制執行。比方說,如果警察在街上看到三個人一起散步,就可以開罰單了。罰單從30英鎊起,不設上限。
摸索的開始,不論政府或民間都是一邊盲人摸象,一邊爭論不休。封城的最初,英國國家信託組織(National Trust)宣佈所有名勝風景區全部免票、停車場也免費開放,吸引了大批百姓湧向大自然。威爾斯、蘇格蘭山區人滿爲患,立即引來網路上一片爭議。我有個住在倫敦的利物浦朋友激動留言:「親愛的政府,請把我們都鎖在家裏吧!老人不聽話,大批老百姓也不明白事理,非得要出門去」。英格蘭中部的科芬特里市不久就出現了20多人聚衆燒烤,警察勸告無效,最後將燒烤爐踹了,這羣有老有幼的饕客才散去。倫敦市中心原本最熱鬧的特拉法加爾廣場的監控影片,網上的監控影片顯示最初幾天晝夜都是空蕩蕩的,但我家附近的大草坪上,還是見到有一家大小躺著曬太陽。路上跑步鍛鍊的人也不少。經過家門前的巴士沒有減少班次,去超市或市場,戴口罩的人依然寥寥無幾。只是各家超市開始限流,開頭幾周大家恐慌囤貨時還實行限購;顧客開始在店門以外相隔2米排隊。據我的觀察,疫情之前的倫敦還有大批只能現金消費的店鋪,刷卡結帳也是從封城期起纔算真正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