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局與前瞻

推出與美國旗鼓相當的產業補貼政策,對歐盟來講有多難?

張冬方:美國的《降低通膨法》就好比打在歐盟臉上的一記耳光。馮德萊恩呼籲,「競爭對手堅定的新產業政策要求我們有一個結構上的回應」。

月初,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比利時一所大學演講時,指出美國的《降低通膨法》(Inflation Reduction Act)和歐盟的《歐洲綠色協定》(European Green Deal)有著驚人的相似:兩者都既是氣候戰略,也是投資與成長戰略。馮德萊恩還指出,美國這部包含3690億美元的綠色產業補貼和稅收優惠的法律,給歐洲帶來了不公平競爭、歧視歐企和「搶」走投資的威脅。和志同道合、殊途同歸相比,威脅纔是馮德萊恩想表達的重點。被稱作爲遊戲規則改變者的《降低通膨法》,就好比打在歐盟臉上的一記耳光。馮德萊恩呼籲,「競爭對手堅定的新產業政策要求我們有一個結構上的回應」。

馮德萊恩並沒有給出「結構回應」的明確計劃,但她提到了推進REPowerEU計劃和建立新的歐盟共同的主權基金。REPowerEU是歐盟俄烏戰爭爆發後推出的一項能源供應多樣化和乾淨能源計劃,其實就是去俄羅斯化計劃和去化石能源計劃。另外,馮德萊恩提到要重新規劃政府補貼規則,鼓勵在綠色科技上的投資,主張建立一個新的額外的歐盟主權基金,因爲「歐洲共同的產業政策需要歐洲共同的基金」。馮德萊恩在今年9月已經提到過這個基金想法。

關於應對美國挑戰的補貼政策,歐盟內部有不同意見。歐盟建立共同市場的初衷就是實現自由貿易。反對者認爲,歐盟主權基金明明是保護主義和「歐洲優先」政策,越是在全球競相補貼、扭曲競爭的趨勢下,歐盟越需要堅持多邊主義,用談判取代對抗。歐盟挺自由貿易派如歐盟貿易專員和競爭專員都警惕補貼競賽,認爲它將是個噩夢。世貿組織總幹事伊維拉呼籲歐盟成員國「不要往裏看,不要孤立你們自己」。而支持者則認爲,如果美國和中國都在大肆補貼,與其寄希望於無能的世貿組織,不如主動接受挑戰,加入補貼行列。

您已閱讀28%(729字),剩餘72%(186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