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通膨

被利用的通膨:財政貨幣互斥的政治經濟學

程實、張弘頊:一旦高通膨被摻雜政治訴求,全球滯脹的求解會更加困難,金融市場的波動恐將更加劇烈。

「重陽過後,西風漸緊,庭樹葉紛紛」。在通膨高企和成長羸弱漸成常態的背景下,全球經濟社會和國際金融市場更加亂象紛呈,一系列矛盾衝突層出不窮。

歷史經驗表明,在供給衝擊引致短期「滯脹」和長期全要素生產率下行的影響下,經濟問題往往難以從經濟角度獲得有效求解,進而使得非經濟手段成爲破局之需。正因爲如此,從政治經濟學的角度理解世界和市場,變得愈發重要。

近期,英國、日本和美國等主要發達國家就出現了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互斥的罕見狀態。從政治經濟學視角看,當前全球新供給衝擊不僅僅反映在全球能源供應鏈以及製造業價值鏈的重塑上,也正在通過供給端的通膨壓力傳導影響總需求端的變化,並由此使得經濟問題更加複雜化。正如我們先前研究所揭示的,治理長期通膨道阻且長,而在控制通膨難以一蹴而就的背景下,部分發達國家也正試圖利用高通膨作爲謀取政治空間或經濟支配權的工具。

您已閱讀11%(369字),剩餘89%(299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