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公益

美國、英國與中國的網路公益新脈絡

任格琪:從中國99公益日、美國Giving Tuesday、英國全民公益節「紅鼻子日」三大全球公益節的發展變化中,可以看窺見當代全球公益發展新脈絡。

9月5日,四川甘孜州瀘定縣發生6.8級地震,牽動了太多人的心。近年來,全球氣候變化加劇,我們比過去更頻繁地看到這樣的突發新聞:洪水,火災,颱風……面對這樣的訊息,除了揪心,我也會無奈於「遠水解不了近渴」,身單力薄,我能做些什麼呢?

去年7月21日,中國河南遭遇特大暴雨災情,當天我在WeChat上看到友人分享了一個頁面,是騰訊公益發起線上招募,點進去發現可以通過WeChat Pay來獻出綿薄之力。後來,從新聞上看到,短短72小時,竟然有超340萬網友在騰訊公益平臺捐款馳援河南,捐款總額超1.79億元。大受震驚,感嘆移動網路技術已經如此深度滲透到了公益事業。

放眼全球,無論東方還是西方,公益慈善文化歸根到底,是人類獨創的一種文明形態,是文明社會的一種底層需求。華人有「仁者愛人」、「惻隱之心」、「施惠於人」、「賙濟貧困」的傳統底色;基督教等宗教中也有愛、仁慈、寬恕、感恩等善念的教義。

您已閱讀10%(383字),剩餘90%(340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