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著有《時間的價格:利息的真實故事》(The Price of Time: The Real Story of Interest)
貨幣政策領域的一項宏大實驗即將落下帷幕。上週,歐洲央行(ECB)宣佈了其20年來最大幅度的加息,使基準利率從負數區間恢復至零。在人類大約5000年的借貸過程中,利率從未降到如此低的水準。對寬鬆貨幣政策的後果感到後悔的人們很快責怪央行官員們。但問題源於央行被要求瞄準的嚴格的通膨目標。
1990年,紐西蘭央行(Reserve Bank of New Zealand)成爲首家正式設定通膨目標的央行。1997年,剛獲得獨立地位的英國央行(Bank of England)也被指定一個目標,一年後投入運行的歐洲央行也是如此。全球金融危機過後,美聯準(Federal Reserve)和日本央行(Bank of Japan)也加入這一行列。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Haruhiko Kuroda)所稱的「全球標準」——2%上下的通膨目標——執行多項功能:爲央行提供一個明確定義的基準、錨定通膨預期,並解除政界人士對貨幣政策的責任。
您已閱讀28%(477字),剩餘72%(120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