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中美關係

對臺美21世紀貿易倡議的部分解讀

王英良:臺美共同宣佈啓動「臺美21世紀貿易倡議」,雙方將建立貿易談判架構,這是臺美關係升級的一個標誌性事件,但這次升級不同以往。

國際關係衝突往往表現出「圖窮匕首見」,美國主導的印太戰略中的一個重要目標是實現對華中長期戰略中的「遏華」和「以臺製陸」目標。中美之間的競爭早已經超越了經濟層面,美國傾向於以其擅長的制裁、結盟、操縱地緣政治等手段達成目標。

近期,臺美共同宣佈啓動「臺美21世紀貿易倡議」,雙方將建立貿易談判架構,這是臺美關係升級的一個標誌性事件,但這次升級不同以往。蔡英文指出,「期望透過這項倡議,以具體方式,深化臺美雙邊貿易關係」。在倡議啓動之後,未來臺美雙方將開始進行談判,目標是達成高標準且具經濟意義的貿易協定。根據倡議架構,臺美雙方將就11個議題進行談判,包括:一、貿易便捷化;二、法規訂定原則;三、農業;四、反貪汙;五、協助中小企業貿易;六、掌握數字貿易所帶來的利益;七、推廣以勞工爲中心的貿易;八、支持環境及氣候行動;九、標準;十、國營事業;十一、非市場政策及做法。這些議題延續了美國以往在國際經貿談判中的主題與偏好,反映了美國貿易利益以及價值觀。

在倡議啓動之後,未來臺美將開始進行談判,目標是達成高標準且具有經濟意義的貿易協定。臺灣外交部發布新聞稿指出,此項新倡議將深化臺美在印太區域的經貿合作,臺灣將同步推動相關經貿倡議,並繼續爭取參與「印太經濟架構」(IPEF)。事實上,這是美國力將臺灣納入IPEF的實際之舉,儘管表面上美國沒有將臺灣納入IPEF的首批名單。但美國表現出了「只做不說」的跡象,開啓與美國的實質性談判,意味著美臺關係的升級以及對中國主權的「變相」損害。

您已閱讀27%(633字),剩餘73%(169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資本與國家

王英良,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經濟學博士,中開國際事務(NEIA)研究部創辦部長,「百人百訪」全球高級對話欄目主創人,主要研究領域包括中美政商關係、跨國公司、產業投資與國家競爭等,自2021年5月起成爲「FT中文網專欄作家」。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