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基金

行至「Costco模式」,中國基金零售下一站去哪裏?

蘇皓琳:低迷的市場行情並沒有阻礙新基金的發行,在基金零售這一細分賽道中,行業究竟發生了什麼樣的變遷,未來又將去往何處?

2022年5月20日,證監會發布了《關於進一步發揮資本市場功能 支持受疫情影響嚴重地區和行業加快恢復發展的通知》,通知中明確支持了公募基金以自有資金申購旗下基金產品、並鼓勵證券公司設立私募產品。在市場情緒低迷的環境下,監管部門通過密集發佈支持性政策來鼓勵金融業的發展,而這對於資管行業來說也是一大長期利好。

不過,低迷的市場行情並沒有阻礙新基的發行,公、私募基金產品的數量仍在不斷成長的過程中,在增加投資者選擇難度的同時、也對管道的銷售能力造成了壓力。面對銷售壓力,相關領域在多年來做出了不同的應對之策。那麼,在基金零售這一細分賽道中,行業究竟發生了什麼樣的變遷、未來又將去往何處?

基金業的銷售之路和商品零售的「異曲同工」之處

您已閱讀10%(312字),剩餘90%(274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