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前,德國副總理兼經濟和氣候保護部長、來自綠黨的羅伯特•哈柏克(Robert Habeck)踏上了尋求俄羅斯能源替補之旅。他首先出現在了液化天然氣(LNG)出口大國卡達。在媒體的連線採訪中,哈柏克握著話筒,像前方記者帶來現場報導一樣,公佈了兩個訊息:好訊息是德國和卡達建立了長期能源夥伴關係,德國離「去俄羅斯化」又近了一步;壞訊息是,下個冬天德國還得用來自俄羅斯的天然氣。之後,哈柏克現身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緊接著,德國宣佈將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開展氫能合作。
俄烏局勢之下,德國將能源去俄羅斯化迅速提上了日程。哈柏克在海灣國家收穫的夥伴關係和合作協議,特別像德國在減少對俄羅斯能源依賴上的一次應急。去俄羅斯化將是一場艱難的行動。哈柏克甚至呼籲消費者和企業節約能源:「任何未被消費的千瓦時,都會對普丁造成損失,同時讓我們變得更獨立。」
德國從俄羅斯進口的能源主要有石油、煤炭和天然氣。那麼,德國在能源上到底有多依賴俄羅斯?先來說石油,據德國聯邦經濟與出口控制局(BAFA),在過去的25年裏,俄羅斯是德國最重要的石油供應國,其次是挪威和英國。2021年,德國34.1%的石油進口來自於俄羅斯,9.6%來自挪威,9.3%來自英國。而來自俄羅斯的煤炭則佔煤炭總進口的50%,天然氣佔55%。煤炭和石油,德國尚有找到供應替補的迴旋餘地,而天然氣纔是能源去俄羅斯化的重點和難點。
您已閱讀22%(574字),剩餘78%(207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