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俄羅斯

俄羅斯的弱勢與世界秩序新演變

王英良、布萊恩•黃:國際社會對俄羅斯的圍堵和反俄、排俄是國際關係史上罕見的。戰事、制裁和國際孤立加速了俄羅斯原本的積貧積弱。

3月11日,美國總統拜登在白宮發表講話,宣佈對俄羅斯採取新的制裁措施,計劃將與七國集團及歐盟成員一道,取消對俄羅斯的永久性正常貿易關係(PNTR)待遇,即「最惠國待遇」資格。除已經對俄羅斯實施的存量制裁外,美國還將增加從俄羅斯進口商品的關稅,實行新的壁壘。法案預計最早將於下週在國會參衆兩院進行投票。在美國近乎全民反俄的背景下,這一提案在國會兩院如無意外,會高票通過。

目前看,普丁政府在戰場上沒有實現預設的勝利,反而遭到美國主導的盟國在經濟、金融和國際規範上的深度「脫鉤」制裁。普丁面對的挑戰不是單個的烏克蘭,而是整個因反俄、反普丁而團結並動員起來的西方社會,這種制裁實現了高度的認同、空前的協調、緊密的協作。俄羅斯一貫的民族自負,受到來自烏克蘭戰場、國際人道主義、國際社會的嚴厲回擊。在戰場上,俄羅斯難以實現計劃中的「閃擊戰」勝利,難以挫敗和擊潰烏克蘭人的抵抗決心,反而付出了極大的人員犧牲與資源消耗;在國際道義觀感層面上,俄羅斯面臨人道主義、國際社會反「侵略」等高漲的壓力,普丁發動戰爭的「合法性」正在面臨「瓦解」,俄羅斯國內矛盾因戰爭而被點燃,促使普丁政府不得不加強資訊審查、對異見市民身份識別等監控行爲。

國際社會對俄羅斯的圍堵和反俄、排俄是國際關係史上罕見的。3月1日,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在聯合國會議上講話,百名西方外交官離席抗議;3 月 2 日,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譴責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經過兩天的辯論發言,聯合國大會成員國對一項旨在譴責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並要求立即撤軍的決議草案進行了投票,共有141 個國家對決議投了贊成票,5 個國家投了反對票,35 個國家投了棄權票。投反對票的五個國家是俄羅斯、白俄羅斯、北韓、厄利垂亞和敘利亞。投了支持與棄權票中的,有不少都是傳統政治框架中俄羅斯的盟友或間接支持者,這反映出,不但國際社會上新增了反俄勢力,而且俄羅斯未能得到自己既有支持者的呼應和維護。聯合國大會投票反對俄羅斯入侵,投票結果獲得了熱烈的掌聲。儘管決議沒有實際的強制力,但至少代表了國際社會反對「侵略」和反對軍事行動的主流聲音。此外,俄羅斯與烏克蘭「邊打邊談」,但俄羅斯未能通過外交手段獲取戰場上不能獲取的利益,相反,俄羅斯越發面臨來自北約類似「集體安全」的威懾。

您已閱讀28%(940字),剩餘72%(237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