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烏克蘭戰爭

普丁爲什麼入侵烏克蘭,中國又何以調整立場?

鄧聿文:普丁想以一種看似出其不意的戰爭方式來「一勞永逸」地解決俄羅斯的安全困境,就要爲戰爭製造一個「緣由」。

俄羅斯悍然入侵烏克蘭震驚了全球,儘管戰爭已過多天,而且莫斯科選擇戰爭行爲背後的原因表面看似很清楚,但仍有必要進行探討。與此同時,中國雖然同這場戰爭關聯不大,但作爲俄羅斯背靠背、「上不封頂」的「戰略伙伴」,其態度和立場亦受各方關注。

俄烏衝突早在2014年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前就存在,被莫斯科承認的盧甘斯克、頓涅茨克兩地在2019年澤倫斯基上臺前也事實上處於不受基輔管理的半獨立狀態,但這一切爲什麼在2022年激化?一般來說,基輔當局的親西方和急欲加入北約是刺激莫斯科的因素,然而,作爲一個被認爲老謀深算的政治強人,普丁有沒有可能利用這點設局,故意激化矛盾,把局勢引向戰爭?換言之,這很可能不僅是莫斯科聲稱的它是被美國、北約和烏克蘭聯手逼到懸崖邊上、不得不通過軍事來反制的行動,也是普丁蓄謀已久的一場戰爭。普丁想以一種看似出其不意的戰爭方式來「一勞永逸」地解決俄羅斯的安全困境,就要爲戰爭製造一個「緣由」。

去年底以來,俄烏危機惡化,莫斯科、歐盟以及美國爲緩解危機進行了多次會談,美、德、法、英四國領導人在俄烏間穿梭外交,但收效甚微。莫斯科一方面向美國和北約提出了類似最後通牒的三條要求,即北約承諾永遠不允許烏克蘭加入,停止在俄羅斯邊境附近部署武器以及從東歐撤軍;另一方面在2月10日,和白俄羅斯展開「聯盟決心——2022」大規模軍演。普丁理應清楚,美方和北約不會答應俄方這三項條件,否則北約直接拒絕烏克蘭加入就好了。明知會遭對方拒絕還提出,目的只有一個,即凸顯俄羅斯在面對北約威脅時的「無奈」,讓外界認爲是不得已選擇戰爭。若如此,三項條件就是一個障眼法,掩蓋發動戰爭的真正意圖。因爲和平時期打仗總要做各項準備的,而俄羅斯在白俄羅斯的軍演就是爲戰爭進行軍事準備。

您已閱讀16%(728字),剩餘84%(379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