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總統弗拉迪米爾•普丁(Vladimir Putin)週一大量提及沙俄、蘇聯以及後共產主義時期的歷史。他在演講中試圖爲克里姆林宮自2014年以來第二次肢解烏克蘭領土辯護。此次演講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爲它歪曲這段歷史,並且明顯遺漏一些圍繞烏克蘭民族意識形成發展以及國家獨立的事實。
普丁一開始就斷言「自古以來,生活在歷史上是俄羅斯土地西南部的人們就稱自己爲俄羅斯人和東正教基督徒」。他的目的是否認烏克蘭作爲一個民族國家獨立於俄羅斯的概念。
然而在1917年布爾什維克革命之前,現代烏克蘭人的祖先有不同的名稱。沙皇俄國稱他們爲「小俄羅斯人」,但生活在奧匈帝國部分——現在是烏克蘭西部的一個地區,許多人過去和現在都是天主教徒——的人們被稱爲魯塞尼亞人(Ruthenians)。19世紀,隨著愛國知識分子和民族詩人塔拉斯•舍甫琴科(Taras Shevchenko)等作家在沙皇統治下的崛起,現代烏克蘭身份認同的概念開始傳播。
您已閱讀26%(409字),剩餘74%(115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