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區塊鏈與數位幣

Libra折戟的三重啓示

程實、高欣弘:儘管Libra失敗幾乎已成定局,但不可否認的是,它激發了全球主要央行對數位幣的研究與試點,其發展路徑也為後繼者留下了三重啓示。

2022年1月末,Meta公司以2億美元的報價出售旗下穩定幣項目Diem(原名爲Libra),這項跨境支付的全新探索尚未發行面世就宣告失敗。儘管Libra的失敗幾乎已成定局,但不可否認的是,它激發了全球主要央行對數位幣的研究與試點,推動了央行數位幣的跨越式發展,其發展路徑也為後繼者留下了三重啓示。第一,數位幣實際落地需要與傳統貨幣體系對接,傳統金融機構的資金託管服務不可或缺。第二,數位幣走向世界需要注重權力的制衡,由單個個體掌握主導權的數位幣無法被監管與公衆接受。第三,數位幣凸顯優勢需要妥善的公私安排,私有部門不適宜作爲通用貨幣的發行方。

從分析Libra的失敗原因看元宇宙的發展,我們亦可發現,完全脫離實體的烏托邦是不存在的,腳踏實地方是元宇宙邁向星辰大海的關鍵。

第一,數位幣實際落地離不開傳統金融機構的推進。2019年6月18日,Facebook正式發佈了Libra白皮書,提出要成爲「無國界貨幣」,讓所有人在全球範圍內的支付都能像收發郵件一樣輕鬆、划算,甚至更安全。然而,Libra項目計劃在公佈僅幾個小時後,法國經濟和財政部長布魯諾•勒梅爾就對其成爲「主權貨幣」進行了警告。在白皮書公佈的4個月內,美國國會已經針對當時的項目負責人戴維•馬庫斯以及Facebook CEO馬克•祖克柏開了兩場高規格的聽證會。

您已閱讀20%(567字),剩餘80%(230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