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的中國經濟的開局伴隨著經濟下行和政策發力,與此同時,A股的萎靡表現在很大程度上意味著市場對於「穩成長」仍然充滿著疑慮。從歷史的經驗來看,經濟開局往往存在著預期的混沌,而這樣的混沌需要通過實際經濟表現和政策效果來釐清。
去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之後,「穩成長」就成爲了中國經濟在2022年的關鍵詞,在穩成長的背後,中國經濟出現了兩個明顯的走弱因素。其一是內需,受到疫情防控的衝擊,中國的內需一直處在相對較弱的位置上,從2021年第一季度之後,快速復甦的內需開始明顯走弱,目前的趨勢已經遠低於疫情前的常態水準,在很大程度上意味著後疫情時代的內需已經呈現出一個低於先前水準很多的「新常態」。另一個對經濟造成困擾的是房地產,從去年下半年以來,房地產市場的爆雷不斷,房地產銷量也呈現出雙位數的負成長,這也讓經濟動能出現了明顯的衰減。
當然,想要完全區分房地產和內需並不容易,因爲房地產銷售也會牽動汽車、裝修以及家電等大宗消費;與此同時,從一個中長週期而言,房地產銷售甚至可能擠佔消費。因此,兩者的趨弱是中國經濟走弱的重要因素,但如何對兩者進行定位,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您已閱讀26%(481字),剩餘74%(134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