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全球投資

2021年,國際投資者對中國有何誤讀?

監管政策之下,多年來青睞中國相關行業的國際投資者中出現了激烈分歧:上述監管新規的源頭和意圖何在?它們是否改變了投資中國的基本邏輯?

編者按:2021年,中國出臺一系列針對地產、金融科技、消費網路、教育、遊戲、娛樂等行業的監管新規。在市場震盪中,多年來青睞中國相關行業的國際投資者中出現了激烈分歧:上述監管新規的源頭和意圖何在?這些監管措施是否真的無法預見?它們是否改變了投資中國的基本邏輯?11月初,在FT中文網與維世(VS Partners)聯合主辦的主題爲「全球投資的範式重構」線上論壇,兩位分別專注中國醫療和TMT行業的頂尖投資人與英國《金融時報》科技記者瑞安•麥克莫羅(Ryan McMorrow)就此展開討論,試圖理清部分監管新政的意圖與邏輯,並辨別它們帶來的風險和機會。

兩位投資者中,李彬博士是清池資本的創辦人、首席投資官兼執行長。清池資本是中國最大的專注醫療行業投資的基金,資產管理規模超過30億美元。從矽谷的中心、加州伯靈格姆連線的歐燦輝先生是One01 Capital的管理合夥人兼首席投資官,先前曾任Passport Capital 的 TMT 部門投資組合經理和投資委員會成員。

以下爲此次對話的內容摘要。

《金融時報》科技記者Ryan McMorrow:歡迎來到由維世(VS Partners)和英國《金融時報》、FT中文網聯合主辦的「首席投資官論壇:全球投資的範式重構」。我是主持人Ryan Mcmorrow,今天討論的主題是:「投資中國:世界誤解了什麼?」今天的嘉賓是李彬博士和歐燦輝先生(Sam Ou)。

您已閱讀10%(602字),剩餘90%(540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