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通貨膨脹

美聯準必須針對通膨調整政策

沃爾夫:當前的貨幣政策在蕭條時期還有點道理,但我們現在不再面臨蕭條的風險,反而面臨通膨頑固化的風險。

當政策制定者划船駛過否認之海時,一開始礁石只是偶爾出現。然後礁石越來越多。最後他們看到自己正在划向懸崖,即將落入通膨的萬丈深淵。他們費盡力氣才掉轉船頭,劃到了安全的地方。

對於一個1970年代開始經濟學家生涯的人來說,當下世界就有點像上述情形。當時幾乎沒有人願意相信米爾頓•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的警告。但他是對的。隨著已故的約翰•希克斯(John Hicks)所謂的「彈性價格」市場——如食品市場——出現價格上漲,這一過程開始明顯。一些價格上漲可以用供應限制解釋,如1973-74年的石油禁運。在希克斯所謂的「固定價格」市場中,我們看到了需求過剩和供給短缺。但隨著物價上漲變得越來越普遍,實際工資縮水,工人變得越來越激進。最終,工資與物價相互推動呈螺旋式上升成爲顯而易見的普遍情況。

這一切的背後是什麼?答案是:對潛在供應過於樂觀,直到爲時已晚。我們現在正在犯同樣的錯誤嗎?在我看來,是的。即使我們看到的物價上漲可能是暫時的,但它們也可能成爲長期性的。此外,即便你的看法再樂觀,似乎也不可能爲當前的貨幣政策設定辯護,尤其是美國的。當前政策在蕭條時期還有點道理。但我們現在不再面臨蕭條的風險。

您已閱讀24%(504字),剩餘76%(161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馬丁•沃爾夫

馬丁•沃爾夫(Martin Wolf) 是英國《金融時報》副主編及首席經濟評論員。爲嘉獎他對財經新聞作出的傑出貢獻,沃爾夫於2000年榮獲大英帝國勳爵位勳章(CBE)。他是牛津大學納菲爾德學院客座研究員,並被授予劍橋大學聖體學院和牛津經濟政策研究院(Oxonia)院士,同時也是諾丁漢大學特約教授。自1999年和2006年以來,他分別擔任達佛斯(Davos)每年一度「世界經濟論壇」的特邀評委成員和國際傳媒委員會的成員。2006年7月他榮獲諾丁漢大學文學博士;在同年12月他又榮獲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科學(經濟)博士榮譽教授的稱號。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