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印太

拜登的印太經濟框架眼下可能還是一個概念

鄧聿文:拜登的印太經濟框架很可能不是一個多邊自貿區,它目前應該只是拜登提出的一個概念,沒有具體內容。

美國總統拜登10月底在與亞太領導人舉行的視訊通話上宣佈,美國將與合作伙伴探討打造一個印太經濟框架。儘管白宮隨後沒有披露更多細節,只是強調這個框架將「界定我們圍繞貿易便利化、數字經濟與技術標準、供應鏈韌性、去碳化與乾淨能源、基礎設施、勞工標準以及其他共同關心的領域的共同目標」,但從外界看來,拜登突然拋出印太經濟框架,意在印太同中國進行激烈的經濟競爭,解決有關美國在區域貿易關係方面落在中國後面的擔憂。

隨著《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明年1月正式生效,RCEP15個成員國的GDP佔全球總產值的近30%,是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其中中國一家又佔RCEP成員國GDP的一半以上。由此可見,雖然RCEP在整個談判中似乎是由東盟主導,可一旦進入實施過程,北京無疑會變成主導者。重要的是,北京有了RCEP,其貿易重心轉向東盟和RCEP,華盛頓要從經貿上圍堵中國的難度,會比以前增大許多。北京前不久還正式向另一多邊自貿組織《全面與進步夥伴關係》即CPTPP提出加入申請,雖然CPTPP是否會接納中國存在不確定性,然而,即便北京最後因政治問題未能參加CPTPP,爲加入CPTPP所做的國內貿易和經濟政策的調整與改變,最終也將有利於北京拓展與其他國家尤其是發達國家的經貿關係。

反觀美國,既不是RCEP成員國也未加入CPTPP。它曾是後者的前身TPP的成員,可惜在川普上臺後第一天就宣佈退出。如今美國國內的政治和黨爭使得兩黨都不敢逆民意而要華盛頓參加上述兩個貿易組織,但華盛頓要在經濟上同中國進行競爭和對抗,就必須組建一個排斥中國的經貿聯盟,一如它建立的各種安全聯盟一樣。至今在組建這樣一個具有廣泛代表性的經貿聯盟方面,華盛頓不是很成功。

您已閱讀26%(714字),剩餘74%(206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