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區塊鏈與數位幣

我們需要數位幣來撼動金融卡特爾

邰蒂:圍繞中央銀行數位幣的討論和Facebook等民營企業的數位幣實驗,已促使傳統金融機構加緊抵禦即將到來的競爭。

上週,澳洲、馬來西亞、新加坡和南非四國的央行開始了一項新實驗:在國際結算銀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的支持下,建立一個名爲「鄧巴計劃」(Project Dunbar)的跨境央行數位幣系統。

其意圖是讓這些國家的機構使用加密貨幣和分佈式賬本技術(DLT),以不同貨幣進行廉價的即時支付。如果「鄧巴計劃」成功了——這本身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將給21世紀的數字金融帶來新的轉折。

雖然巴哈馬央行等一些央行已在其國內測試了中央銀行數位幣(CBDC),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onetary Authority of Singapore,新加坡行使央行職能的金融機構——譯者注)和瑞士央行等另一些央行已測試了單貨幣的國內和跨境結算系統,但沒有一家央行處理過多種貨幣。

您已閱讀18%(353字),剩餘82%(165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吉蓮•邰蒂

吉蓮•邰蒂(Gillian Tett)擔任英國《金融時報》的助理主編,負責全球金融市場的報導。2009年3月,她榮獲英國出版業年度記者。她1993年加入FT,曾經被派往前蘇聯和歐洲地區工作。1997年,她擔任FT東京分社社長。2003年,她回到倫敦,成爲Lex專欄的副主編。邰蒂在劍橋大學獲得社會人文學博士學位。她會講法語、俄語、日語和波斯語。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