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衍生品

雪球產品的誘惑和風險

歐陽輝、吳偎立:雪球產品對豐富中國財富管理投資工具有積極作用,但其規模爆發式成長也可能導致金融系統風險積累,建議儘快完善相關統計和監管政策。

雪球產品全稱是「雪球型自動敲入敲出式券商收益憑證」,是場外期權的一種,也是今年以來市場上賣到售罄的明星產品,「年化票息15-20%”「虧損風險小」或者「賺了錢隨時可以退出」是投資人對雪球產品的第一印象。但近日21世紀經濟報導的一篇文章卻稱5000億網紅「雪球」或成下一個血本無歸的巨雷,並把雪球產品和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出現過的累計期權(Accumulator)相提並論。雪球產品究竟是什麼?爲什麼可以給出遠高於一般固收產品的年化收益率?雪球產品的投資者究竟承擔了怎樣的風險?大量雪球產品的發行會給券商和證券市場帶來怎樣的影響?

本文對以上問題進行了回答,認爲雪球產品對豐富中國財富管理投資工具有一定積極作用,但其規模爆發式成長也可能導致金融系統風險積累,尾部風險上升,建議儘快完善相關統計和監管政策,加強投資者權益保護,敦促券商等參與機構相應提升衍生品交易和風險管理能力。

簡單期權介紹

您已閱讀10%(393字),剩餘90%(350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