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NFT

從NFT看數字經濟發展三大範式

程實、高欣弘:下一代數字經濟正逐步形成三大特徵鮮明的發展範式:加密範式就像元(宇宙)始森林;美國範式像國家公園;中國範式像東方園林。

NFT(非同質化代幣)的銷售正在持續打破紀錄。Dune Analytics數據顯示,8月全球最大NFT交易平臺Opensea交易額超過34億美元,是7月的10倍有餘。相較山寨幣堆砌公式或者暢想未來的項目白皮書,NFT的錨定物是已被公衆普遍認知的數字商品,例如圖片、音樂和影片。NFT通過區塊鏈技術改變了用戶與數字商品的關係,讓用戶除了獲取使用價值之外,還能在技術意義上擁有它們。從價值基礎FT(同質化代幣)到金融設施Defi(去中心化金融),再到NFT、Dapp(去中心化應用)等內容生態,Web3.0的生態系統羽翼漸豐,受衆面也逐漸變得廣泛。

有趣的是,由NFT的「出圈」我們觀測到,下一代數字經濟正逐步形成三大特徵鮮明的發展範式:加密範式就像元(宇宙)始森林,無需許可的野蠻生長之下暗藏危機;美國範式像國家公園,以生態保護爲名卻有南橘北枳之患;中國範式像東方園林,講究因地制宜但高度依賴於造物者的智慧。目前來看,三大範式並無明顯的孰優孰劣之分,所謂條條大路通羅馬,它們都有可能成爲通往下一代數字經濟的關鍵。

NFT是加密貨幣的出圈代表,預示出下一代數字經濟的發展方向。

您已閱讀13%(484字),剩餘87%(312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