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

「帝國的墳墓」?「民主的墳墓」?

秦暉:阿富汗的治理,是個外部地緣政治和內部政治的雙重困局。「多民族」的阿富汗有幾個少有人知的特點。

本文爲作者的阿富汗系列評論文章之一

驚天劇變

這幾天阿富汗局勢的驚天劇變,令世人錯愕。阿人如遭晴天霹靂,美國及其盟友遭遇奇恥而不知所措。而在我們這裏則引起了截然不同的熱議:有人基於近一個月來主旋律對塔利班的態度激變:從外長接見「塔老二」起,塔利班從「恐怖殺手」、女性剋星、新疆動亂的外因之一、在阿同胞遇害的主要疑凶,短短几天中忽然就變成了「阿富汗解放軍」,甚至說塔利班的成功就是學習了毛主席的「論持久戰」、「農村包圍城市」,全不顧我國官方與塔利班的接觸遠在美、俄之後,規格也不更高;塔利班的對外「統戰」示好也不止對我國,並無特別青睞,更不顧當年塔利班掌權時首先虐殺的就是阿富汗的共產黨人。有人則對美國這20年在阿富汗的「民主實驗」慘遭失敗痛心疾首,驚呼阿富汗從過去「帝國的墳墓」變成了「民主的墳墓」,認爲阿富汗的經驗足以證明「文化決定論」。還有人認同「大秦賦」對民主反感,但從地緣政治角度也並不樂觀阿局,認爲塔利班本性難改,統戰話語不可信,其獲勝對我國穆斯林地區必有負面影響;而美國本來就是要收縮戰線以便全力反華,儘管以這種丟臉方式撤退絕非其願,但未嘗不是塞翁失馬;而我國邊外添一亂源,長遠看恐怕是「美國丟了面子,中國損了裏子」……

您已閱讀9%(514字),剩餘91%(533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