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經濟

非洲國家接受中國貸款的風險

中國發放的雙邊貸款雖然有益,但貸款條款不透明可能讓債務國在尋求其他債權人貸款時陷入困境。

爲什麼一些國家比其他國家更富有——這是經濟學家自經濟學這個「沉悶科學」誕生以來就努力想破解的謎題。其中一個因素是獲取資本的管道。

如果一個國家無法爲基礎設施建設融資,那麼它如何寄希望於通過貿易實現繁榮?在非洲和其他地方的貧困地區,這個問題的答案常常是尋求外國政府的支持,包括中國。

「一帶一路」倡議(BRI),加上中國一些開發銀行的貸款,意味著中國已取代西方國家,成爲非洲的最大政府債權人。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的斯特凡尼•格里菲思-瓊斯(Stephany Griffith-Jones)和薩塞克斯大學(University of Sussex)的馬爾科•卡雷拉斯(Marco Carreras)的研究表明,中國在自2015年以來的所有雙邊貸款中佔據了13%的份額。第二大債權國美國只佔4%。

您已閱讀22%(360字),剩餘78%(127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