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交

中國爲何表態願調解巴以衝突?

鄧聿文:巴以衝突爲中國開啓了深化中東影響力的機會,如果說北京過去對中東主要是經濟影響力的話,這次則要顯示政治影響力。

5月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在11天的衝突中,有超200名巴勒斯坦人喪生,其中包括數十名兒童,以色列方面也有12人死亡,包括一名兒童。另據聯合國統計,在加薩走廊,至少有6000人因衝突無家可歸。目前巴以衝突雖然暫時停火,但引發此次武裝衝突的問題並未解決。

本輪巴以衝突也是2014年以來雙方發生的最大規模武裝衝突。但與前次衝突相比,國際社會更顯得調解無力。聯合國安理會在5月22日就巴以問題通過一份聲明,雖然呼籲各方全面遵守停火,可未能譴責暴力。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前往中東訪問,然而其此行未有調解巴以的使命。某種意義上,華盛頓除了袒護以色列外,對中東事務有點意味闌珊。

而中國成爲了一個對巴以衝突表現積極、願意介入的域外大國。這可能與中國5月擔任安理會輪值主席的角色有關,但也可能是另有謀算。中國外長王毅在安理會巴以問題緊急會議上稱,中方擔任安理會輪值主席以來,把應對當前中東緊張局勢作爲重中之重,推動安理會多次審議巴勒斯坦問題。「中方將加大勸和促談力度,履行好安理會主席的職責。」這表明北京有意藉助安理會輪值主席這短短一月的視窗期,謀求在巴以問題上發揮更大作用,甚至深度介入這一過程。王毅已提出,歡迎巴以雙方談判代表在華舉行直接談判,在安理會呼籲巴以雙方在「兩國方案」基礎上儘快重啓和談,早日建立以1967年邊界爲基礎、以東耶路撒冷爲首都、擁有完全主權、獨立的巴勒斯坦,並不點名地批評美國偏袒以色列。

您已閱讀19%(598字),剩餘81%(259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