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華盛頓共識

新「華盛頓共識」的誕生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在春季會議上展示了積極主動的政策前景,與這兩家國際機構25年前引起抗議的政策相比,可謂翻天覆地的轉變。

任何一個像我這樣在上世紀90年代還是學生的人都會記得,當時抗議國際治理機構是多麼時髦的一件事。

有一幅畫面讓我印象深刻:一位年輕女子舉著一個三頭怪的形象,她誠懇地對媒體說,這三個頭代表著正在蹂躪全球貧苦人民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世界銀行(World Bank)和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我好奇她現在的想法。如果將近期IMF和世界銀行春季會議上展示的政策前景與25年前引發學生憤怒的政策相比,其轉變之大可能連「大數的掃羅」(Saul of Tarsus)都自愧不如。

您已閱讀17%(256字),剩餘83%(126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