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是中美建交後對中國實施過最嚴厲經濟制裁的美國總統,在其擁有權力的執政歲月裏,怎麼對付中國成爲其執政的重要內容。川普甚至在即將結束總統任期之際,通過突擊制裁一批中國企業,將小米等九家中國企業列入「與中國軍方有聯繫」的黑名單中。華盛頓方面指控小米與中國人民解放軍有關聯的主要理由是小米創辦人雷軍被中國一部門授予「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稱號,而且該公司投資5G和人工智慧領域。看似「可愛」的理由,其實是川普政府偏聽偏信諜報機構意見,並以「國家安全」名義系統性地打擊中國業已取得一定市場份額以及具有市場發展前景的中資公司的極端立場的體現。
還好,美國的政黨輪替,以及拜登政府對川普政策的清算決心很大,這使得小米等中國在美上市企業有了喘息的機會。美國地方法官魯道夫•孔特雷拉斯(Rudolph Contreras)3月12日批准暫緩執行該交易禁令。他表示,美國政府針對小米的理由存在「重大缺陷」,而且這家智慧型手機製造商很可能會贏得訴訟,摘掉「中國軍方關聯企業」的帽子。這一判決是美國法院阻止前總統川普對中國企業施加的禁令的最新案例。在美國法院批准暫緩執行川普對小米實施的美國投資禁令後,該中國智慧型手機製造商的股價上漲逾十分之一。
這麼久的折騰,回到了原點,反映的不僅是複雜時世下中國企業的命運,也折射了美國無休止的政治泡沫,結局令人無語也無奈。川普政府擴張行政權力,基於黨派利益,倚重情報系統做出將中國企業利益「非法化」的行爲。這一切持續多年,儘管美國政府內部高級事務官員在是否認同美國公共資本投資在美國股票市場上市的中國企業上有過異議,但質疑很快被更高級的權力所擺平壓制,異議者或主動辭職或者被迫保持緘默。偏執的對外政策塑造了偏執的國內政治,川普對美國的政治倒退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