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美關係

一週世界輿論聚焦:世界核心經濟技術或將分化成「三個世界」格局

曹辛:美國要團結發達經濟體共同對抗中國經濟並不容易,因此世界核心經濟和技術將呈現「三個世界」的格局,而不是兩極化。

本欄目由FT中文網與公衆號「遠見經緯」(原公衆號「經緯遠見」)、中華智庫基金會共同主辦

上週,世界經濟和技術的中美兩極化實際上正式開始了。2月24日,拜登簽署行政命令,指示審查半導體晶片、電動車電池、稀土和藥物四種產品,以及國防、公共衛生、通信技術,運輸、能源和食品生產等六大領域的供應鏈,確保其多樣化供應。2月26日的日本《朝日新聞》報導說,拜登在簽署之前強調:「不應該仰賴不與美國共享利益及價值觀的國上家。爲了不讓供應鏈被用來作爲壓力,將與可以信賴的國家進行合作。」這被國際輿論廣泛解讀爲美國開始在覈心製造業方面擺脫中國另搞一套,與中國脫鉤。

然而世界輿論和很多人都沒有注意到拜登這一做法對世界歷史的意義,而只是從中美關係角度去看待和關注這一事件。實際上,鑑於中美兩國經濟的體量以及在世界經濟中所佔的比重,中美兩國在覈心製造業和高新科技上的脫鉤必然會在經濟上形成兩個世界,邏輯上就必然是世界經濟脫鉤的開始;與此同時,由於中國巨大市場難以抵擋的誘惑力以及當前美國自身經濟的衰落,美國要團結發達經濟體共同對抗中國經濟並不容易,至少現在就有個正在獨立的歐洲,還有實際行動上並不服從美國的日本,東盟就更加難以離開中國。因此就世界核心經濟和技術來說,將呈現「三個世界」的格局,而不是國際輿論一度認爲的中美各爲一方的兩極化。

您已閱讀19%(556字),剩餘81%(230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