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是人人擁有的平等權利。在1948年發佈的《世界人權宣言》第23條中提到,人人都有權工作、自由選擇職業、享受公正和合適的工作條件並享受免於失業的保障。然而現實生活中,殘障者的就業狀況令人堪憂。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約10億人身患殘障,佔總人口的15%。在中國平均每15人裏就有一位殘障人士,總人數超8500萬,佔總人口約6.4%,是世界上殘疾人口最多的國家。但殘障者因爲身體的缺憾往往面臨就業困難、收入水準低、崗位單一化等困境。2019年中國殘疾人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在持有殘疾證的3600多萬殘障者中,只有23%的人就業,其中50%從事農業種養,26%從事靈活就業(社區、居家就業等)。只有爲數不多的殘障者真正融入社會工作,這些就業崗位大多也是殘疾人福利企業、按摩機構等機構。面對如此現狀,聯合國在《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中提出,殘障人是值得特別關注的羣體之一,在SDG4目標和SDG8目標中明確提到了殘障人獲得就業和體面的工作,並實現同工同酬。
如何改變殘障人羣的就業困境?筆者認爲,首先需要對這個人羣有足夠的信心。人的潛力是無窮的,殘障人士同樣有巨大的潛力。其實每個人都有障礙,只不過有些是顯性的,有些是隱形的。當我們可以平等的看待不同的人羣,自然也會對他人和自己有更大的信心。其次,這個社會問題的解決需要智慧,創新的方式。在這篇文章中,我們想介紹兩家與殘障者共同發展的組織,他們通過堅定的信心,創新的方式,讓更多的殘障者擁有體面的工作,併產生積極正向的社會影響力。
勝利基金會:通過工作分拆賦能殘障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