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

FT社評:建立全球免疫護照體系需謹慎

一套全球統一的新冠免疫認證體系有助於國際旅行和其他活動的重新啓動,幫助我們最終進入後疫情時代,但這類舉措需謹慎處理。

這似乎是會在不久的將來發生的一個誘人場景:在入境檢查處,航空旅客將手機放在掃描器前,掃描器讀取出顯示他們已接種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即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的代碼。不用再進行入境檢測或隔離了。隨著疫苗接種加快,有關「疫苗接種護照」的討論也在加速,這種「護照」將有助於重新啓動國際旅行,以及其他可能受到限制的活動。然而,儘管這些舉措從原理上看頗具吸引力,但仍需謹慎處理,以避免陷阱。

目前已就此開展了多種努力。由微軟(Microsoft)、甲骨文(Oracle)和多家美國醫療機構結成的聯盟「疫苗接種證書倡議」(Vaccination Credential Initiative)正在研究一種數字護照,能夠驗證個人接種過疫苗,而同時又能保護他們的私隱。歐盟(EU)領導人將於週四就希臘呼籲的一個事項進行探討,即爲接種過疫苗的人提供「便於行動自由」的證書。在世界經濟論壇(WEF)的支持下,五家航空公司已開始向乘客推出一種被稱爲CommonPass的數字通行證,該通行證能夠證明他們未感染新冠病毒。

然而這些舉措存在一個潛在的缺陷:儘管疫苗能夠防止人體感染新冠病毒,但目前尚不清楚疫苗能夠在多大程度上防止疫苗接種者傳播病毒。多數專家認爲,疫苗能夠減少病毒傳播,但不能完全消除病毒。隨著密接者追蹤數據開始顯示新增感染病例是否由疫苗接種者傳染的情況,事態將更加明朗。在這之前,疫苗都不能被視爲一種切斷傳播的方法——儘管當局至少可以確信,接種過疫苗的旅行者不太可能出現症狀並給衛生系統造成負擔。

您已閱讀48%(648字),剩餘52%(70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