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美國經濟

美國通膨壓力已在醞釀之中

邰蒂:美聯準的語氣仍然鴿派。但通膨的機率已從「非常低」變爲「不太低」。投資者現在對沖自己的押注是對的。

2020年表現最好的資產類別是什麼?如果你想的是「科技股」或「比特幣」,請再想想。正如橋水(Bridgewater)對沖基金在最近寫給客戶的信中所說,2020年「最有趣、卻最不起眼的情況之一」其實是,由於投資者對沖通膨風險,美國通膨掛鉤債券經風險調整後實現了35%的回報率,超過了其他資產類別。

這是一個明顯的風向標。如果現在有誰擔心美國的通膨,可能會顯得很奇怪。週三公佈的數據顯示,美國12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年率僅爲1.4%。而且工資成長乏力,失業率居高不下,經濟活動受疫情拖累。即使2021年經濟恢復成長,近幾十年來的情況也表明,全球化和數位化兩股力量應該能抑制住物價。

最值得注意的是,在商品、服務和勞動力領域,網路促成了新的全球化的價格競爭。考慮到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即2019冠狀病毒病)加速了人類活動向數位化轉移,這一趨勢還會繼續。如今,幾乎每個人都已熟悉網路購物,而公司發現可以讓許多員工遠距工作。因此,抑制通膨的競爭壓力似乎無處不在。

您已閱讀22%(438字),剩餘78%(153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吉蓮•邰蒂

吉蓮•邰蒂(Gillian Tett)擔任英國《金融時報》的助理主編,負責全球金融市場的報導。2009年3月,她榮獲英國出版業年度記者。她1993年加入FT,曾經被派往前蘇聯和歐洲地區工作。1997年,她擔任FT東京分社社長。2003年,她回到倫敦,成爲Lex專欄的副主編。邰蒂在劍橋大學獲得社會人文學博士學位。她會講法語、俄語、日語和波斯語。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