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英國退歐

FT社評:退歐之後,英國應明確國家發展願景

希望強森首相能夠尊重經濟、地理和政治方面的要求,以非歐盟成員國的身份,與歐盟建立一種持久的關係。

在英國退歐公投約54個月後,英國與歐盟終於就未來的貿易關係達成了協議。解脫是人們最大的感受:套用一種說法,有協議當然比沒有協議要好。但貿易條款迴歸到了類似於1993年歐盟單一市場誕生之前的狀態,這將造成混亂。不過,英國將避免無協議退歐的混亂——本週法國禁止跨海峽貨運的禁令就代表著那種混亂的危險性——那將使新冠疫情導致的經濟低迷雪上加霜。然而,從長遠來看,這注定是個非常薄弱的協議。這個協議代表著一場「硬退歐」,甚至比2016年許多投票者所支持的「硬退歐」還要「硬」得多。

這項通常被稱爲「加拿大式」的貿易協議實際上是一項「超加拿大式」的協議。通過對包括農業和漁業在內的所有商品實行零關稅、零配額,以及其他一些貿易便利化措施,這項協議比歐盟與第三方簽訂的其他自由貿易協定都更自由。

但服務業基本上被排除在這份協議之外——英國對歐盟的服務貿易順差很大。此外,隨著英國退出歐洲單一市場和關稅同盟,新的協議將加大英吉利海峽兩岸貿易和投資的困難程度和成本。這是有史以來第一個有意識地增加、而不是減少新壁壘的自由貿易協定。面臨著在與歐盟約一半的貿易中——尤其是在服務業領域——不盡人意的摩擦,英國將開始自己的「獨立」。

您已閱讀41%(502字),剩餘59%(72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