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巴馬

歐巴馬的《應許之地》:途中的激動

盧斯:歐巴馬的總統回憶錄有時候讀起來就像是兩本書。讀者很難擺脫一個印象:他更喜歡到達目的地之前的征途。

巴拉克•歐巴馬(Barack Obama)的總統回憶錄可以分爲兩種敘事風格。第一種風格記錄了他到2009年1月就職典禮前,近乎電影般的人生故事。第二種風格用來描述他總統任期的頭兩年半。這意味著雖然是一部回憶錄,但有時候讀起來就像是兩本書。

歐巴馬以簡潔流暢的散文——20世紀90年代中期,這種風格使他那本過於老成的自傳《我父親的夢想》(Dreams From My Father)一舉成名——生動且極好地描述了他當總統前的日子,包括他在2008年發起的歷史性的競選活動。不難看出爲什麼企鵝藍燈書屋(Penguin Random House)會給歐巴馬和蜜雪兒•歐巴馬(Michelle Obama)總計6500萬美元的預付稿費,他的任何前任都從未接近這一數額。

然而,在寫到入主白宮後,歐巴馬的敘事弧線就進入了波瀾不驚的狀態。一部分生命力從他筆下流失了。雖然《應許之地》(A Promised Land)結尾寫到2011年5月奧薩馬•本•拉登(Osama bin Laden)被擊斃,但他對這一戲劇性時刻的描述給人一種草草收場的感覺。讀者很難擺脫一個印象:歐巴馬更喜歡到達目的地之前的征途上的緊張與激動。誰又能責怪他呢?他攀上頂峯的這段路程確實太令人驚歎了。2000年時,歐巴馬不但幾乎要破產,而且作爲伊利諾州的一名州議員,政治生涯也處於低谷,甚至不夠資格參加在洛杉磯舉行的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他的信用卡遭拒,使他不能在機場租車。

您已閱讀23%(614字),剩餘77%(202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