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欄目由FT中文網與公衆號「遠見經緯」(原公衆號「經緯遠見」)、中華智庫基金會共同主辦
10月21日,在國務院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工作機制新聞發佈會上,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科技發展中心主任鄭忠偉、科研攻關組疫苗研發專班工作組組長鄭忠偉透露了一個具有世界意義的防疫資訊:中國到今年年底大約可以生產1億劑的新冠滅活疫苗(包括半成品);同時,中國將國內未來新冠疫苗接種人羣大致劃分爲三類:高風險人羣、高危險人羣、普通人羣,並將赴國外工作人員納入了新冠疫苗緊急使用的人羣範圍,在中國境內對他們進行緊急接種。
這個資訊實際上是公開告訴全世界,中國已經可以生產合格的防新冠疫苗。但是,將中國赴國外人員作爲緊急情況使用人員、強調對他們的注射是在中國境內完成,則意味著中國疫苗並未獲得相關國家的認可。這裏的微妙之處表明了中外在研發新冠疫苗中的博弈,同時也意味著,中國的疫苗產品仍然存在沒有解決的問題。
您已閱讀14%(390字),剩餘86%(231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