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國際

Lex專欄:中芯國際的弱點

中芯國際在上海的IPO備受散戶和機構熱捧,可一旦這種興奮情緒消退,該晶片製造商的結構性問題就會顯現出來。

中國最大的晶片製造商中芯國際(SMIC)或許沒有前沿技術,但卻遇上大好時機。中國官方敦促國人投資本國股市——目前中國股市站在一年來高點。中芯國際在上海首次公開發行(IPO)的目標是籌集到460億元人民幣(合65.5億美元)。不久前,該公司的融資目標還是28億美元。其在香港上市的股票週一上漲了20%。但中芯國際的長期前景並不像這股「投機熱」所顯示的那般誘人。

市場對中芯國際的估值接近280億美元。由於美國限制向中國企業銷售零組件,中國需要在技術上實現自給自足。中芯國際可以利用所融資金來擴大規模,同時削減成本。今年,該公司將其資本支出計劃提高至40億美元以上。

然而,更多的資金並不保證中芯國際能追趕上競爭對手。分析師估計,與國際上的競爭對手相比,中芯國際至少落後5年。該公司仍無法生產華為(Huawei)等客戶需要的高階晶片。

您已閱讀42%(363字),剩餘58%(50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