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中外對話

沼氣池:中國農村的綠色貢獻

曼柯爾:過去數十年來,中國農村利用厭氧沼氣池從糞便中捕獲甲烷,改善室內空氣質量,並向國外推廣先進經驗。

給農作物施糞肥有助於營養物質循環,但糞肥分解會釋放大量甲烷。農業是全球最大的甲烷排放源。每年來自牲畜糞便的甲烷造成的溫室效應與2.4億噸二氧化碳,或者5200萬輛汽車的年排放量相當。

要減少這種強大的溫室氣體的影響,最有效的一個方法就是將其捕獲並像使用天然氣那樣將它燃燒掉。數十年來,中國政府一直在鼓勵農民這麼做,美國也有此類措施,但並不太成功。

在美國,動物糞便排放的甲烷近一半來自養豬場。與中國相比,美國不太重視甲烷捕獲,且農業領域這項舉措的普及率也遠落後於中國。美國僅3%的奶牛場和養豬場使用厭氧沼氣池來捕獲甲烷。

您已閱讀13%(258字),剩餘87%(174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對話地球(Dialogue Earth)

對話地球(Dialogue Earth)是一家關注氣候變化與環境的非盈利機構,專注於分享全球經驗和知識,推動氣候變化科普和建設性對話。對話地球在歐洲、南亞、東南亞、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區的17個國家有專業的編輯團隊,使用8種語言發佈氣候和環境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