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

我們能更幸福嗎?

福魯哈爾:一旦國家達到了基本的發展水準,經濟成長並不會讓我們幸福,讓我們幸福的是與他人的關係和高度的社會信任。

唐納•川普(Donald Trump)當選美國總統——以及他可能連任——被歸因於從美國製度化的種族主義到日益加劇的不平等的一切問題。

但是根據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經濟表現中心(Centre for Economic Performance)創辦人、前主任理察•萊亞德(Richard Layard)的說法,答案更簡單——它與幸福有關。如果你看看2016年參加美國選舉的3096個縣,更能解釋川普的選票的是縣居民的平均幸福水準(是居民自我報告的,這一衡量標準似乎相當準確),而不是失業率、收入或成長率。

出於這一點,希望阻止川普連任的民主黨人最好關注哪個候選人會讓最多人感到幸福,而不是稅收、醫療保健或外交政策等政策細節。當然,政策可能有助於促進幸福感,這是萊亞德在他有趣(儘管過於寬泛)的觀點中所傳達的資訊之一,他探討了關於幸福的新科學,以及我們如何利用它來改善我們自己、我們的人際關係以及我們的社會。

您已閱讀20%(430字),剩餘80%(169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